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预测试卷八-湛江教师资格培训-湛江雅托教育培训中心

2025-07-18

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预测试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点燃火种”的意思是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灌输给学生知识,因此这句话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2. D 【解析】遇到此类事件,教师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3. C 【解析】乱放东西是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妥善处理。例如,可以帮助学生改正,把整理书包作为作业或者德育课程的一部分,并积极为学生树立榜样。C项的做法伤害了学生的人格。

4. D 【解析】“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形象。

5. 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5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教育应面向全体,做到公平、公正。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因此,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置重点校的做法是不对的。

6. 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4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7. 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8.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9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张某在教室吸烟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9.A【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应当及时预防和矫治。

 10.C【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规定了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其中,第4款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第6款为: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因此,题干中所述情形,应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11.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具有一国国籍。

 12.B【解析】教师享有的权利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等等。

13.B【解析】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选择和调节,体现了教师的自律。

14.C【解析】该教师的做法错误,即便只是一时气话,“封住你的嘴”这样的词语也会有损学生人格。

 15.C【解析】朱老师因为一位学生没有给其送礼物,就对该同学不闻不问,违反了廉洁奉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16.C【解析】冯老师家访时坚持“四多四少”的原则可行,体现他注重沟通策略。题干中并未提到与“严格要求自己、家长至上”相关的表述。

17.B【解析】洋务运动之所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因为它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工业。

 18.C【解析】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因而,卫星通信属于空间技术。

 19.D【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的《九月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描写重阳节人们赏菊饮酒的景色。

 20.D【解析】北京古称燕京,幽州,南京大都,为五朝帝都(燕、金、元、明、清),春秋战国时期分别是西周王朝北方诸侯蓟国与燕国的统治中心,曾为辽的陪都(当时称南京,又叫燕京)。南京一般被称作“六朝古都”,历史上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千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较多、历史最长的城市之一。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

 21.D【解析】《唐本草》亦称《唐新修本草》,有时简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颁行,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

 22.B【解析】由“峨眉共比高”可知,诗中所说的一门三父子是四川峨眉人,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北宋时期苏洵及其两子苏轼、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均位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23.A【解析】《幻灭》、《动摇》、《追求》是茅盾的《蚀》三部曲。

24.C【解析】北京奥运会部分体育项目的图示所借鉴的汉字字体是篆书。

25.C【解析】“交响音乐之父”指的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他还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

26.D【解析】在Word中,特殊符号可以通过“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或“特殊符号”命令来插入。

27.A【解析】分类汇总建立在已经排序的基础上,将相同类别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28.C【解析】电脑包括软件、硬件两大部分,判决包括胜诉、败诉两种结果。

 29.B【解析】陈华与王明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句是真的”可知刘刚说假话,进而推出刘刚在家做作业;因为只有一人在家做作业,故陈华没在家做作业,王明说真话,陈华说假话。

二、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

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现代教师观的要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现在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也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

 (2)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随意批评、歧视学生。同时也要学会赞赏学生,赞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树立自信。材料中的陈老师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赞赏学生、激励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3)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目标,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陈老师发现王平同学有许多毛病,并没有批评,而是有意引导王平发现自身的优点,肯定和鼓励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其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观的要求。

31.【答案要点】

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要求。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方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教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材料中的教师骂学生、抓住学生的头往黑板上撞,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应该予以处理。

 (2)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的老师经常骂人,还把学生的头往黑板上撞,用粗俗的话辱骂学生,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模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材料中的实习老师把学生的头往黑板上撞,并用粗俗的话骂学生,给学生形成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性格的培养造成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该教师的教育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要求,也违反了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他进行严肃处理。

32.【答案要点】

 问题():作者之所以说“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是因为不同的人看同一棵古松,会有不同的视角、感受,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问题(二):一个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终于诞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后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进保温箱。”医生怕产妇受不了打击,匆匆忙忙地剪断脐带,包起来交给护士。之后的一个月,每天把婴儿抱给产妇喂奶时,每个“新妈妈”的怀里都有一个娃娃,只有“那个娃娃”的妈妈见不到她的孩子。“黄疸重症,现在不能看!”大家总是这样骗她,并私下商量,什么时候带她去看那个畸形的儿子。一个月过去了,不能再瞒了,医生、护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坏的打算,想她会尖叫着晕倒,想她会转身离开,想她会痛哭失声,甚至为她准备了一张空着的病床。

 她终于见到那个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的孩子。“好可爱!”她居然笑着说。那天生重症残障的孩子,就是现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体不满足》的作者乙武洋匡。

 对于这个重症残障的孩子,其他人都觉得难以接受,而他的妈妈却觉得这是自己可爱的儿子。这个故事正是“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的典型事例。

三、写作题

33.【范文】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像一颗炸弹扔在了教育阵营里,触动了坚持各种立场的人士的神经,一场争论从那时至今未休。教育关乎知识,知识关乎课程,课程研究正是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在当时,斯宾塞对古典学科占据学校课程的主导地位极为不满,于是,针对社会上重虚饰、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进行了批判。他依据五种人类活动,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确立了按价值大小排列的各类知识。这些知识的最高目标是:有利于人的完满生活。在此基础上,斯宾塞最后得出结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在这里,我的任务是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回答之前,先来确认在这个问题中,“价值”是对谁而言。知识具有对个人和对社会的双重价值。对于个人,知识具有心智训练价值、自我实现价值、人格发展的价值,即增加智慧、解决问题、提升人格的价值;对于社会,知识具有生产力价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鉴于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提升个人素质,社会整体素质即获得提升。我的思路是,将知识的价值着眼于个人,才可能获得社会的长远、可持续的进步与文明。而那种用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来换取社会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知识观,也必然导致一种急功近利的课程观。我们拒绝线性的、封闭的课程研究,尽力把目光从教育本身投向课程以外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投向被课程遮蔽的每一位教师和学习者的内心。这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解释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所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性的课程问题,不只是一个教育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的、政治的问题,此时探究课程问题,就需要批判性地考察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我认为,成就个人幸福,以至成就人类幸福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掌握相当于生产力的知识,可以喻为是做蛋糕,掌握的知识越具有生产力,这个蛋糕做得就越大。但是,人生和社会的终极目的就是做大蛋糕吗?不,是文明、是进步、是自由、是幸福。做蛋糕是为了享用这美食,因此,在当下这个社会生产力空前发达,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里,站在个人幸福及全人类幸福的高度上,我们可以说,那种关于“如何分享、细细品尝这蛋糕”的知识,即增进个人自由、增进社会民主的知识是更有价值的知识。这便是我交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现代答案。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