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民法总则第2节—湛江专升本培训机构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刷真题
1.【精析】A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法确认和保护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精析】D 所有权的客体是物。生命权的客体是生命利益。继承权的客体是被继承人的遗产。债权的客体是行为。
3.【精析】C 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种。(1)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2)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时在主观上并没有产生、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的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从事智力创造活动,拾得遗失物,漂流物等属于合法的事实行为,侵害人身、财产权利则属于不合法的事实行为。故应选C项。
4.【精析】C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征在于:(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2)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4)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许多民事法律关系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A项中乙毁坏绿化带产生行政处罚,受行政法调整。B项属于好意施惠,D项属于爱情领域,不受法律调整。C项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受民法调整,当选。
刷基础
5.【精析】C 民法的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有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即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存在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
6.【精析】D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故应选D项。
7.【精析】C 民事法律事实必须是民法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本题中只有 C 项离婚能够引起婚姻关系的终止,属于民事法律事实。其他几项均不直接导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化,皆不符合题意。
8.【精析】A 暴雨导致甲家鱼塘的鱼进入乙家鱼塘,属于不因人的意志而导致债的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所以是事件。
刷重点
9.【精析】D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在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买卖合同只是这一项法律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的交付标的物的行为以及支付价款的行为才是该法律关系的客体。而标的物的价格则是对合同标的物本身特征的描述。
10.【精析】C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事实引起的,而民事法律事实除表示行为外,尚包括事件和事实行为。事件和事实行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要件的客观事实,并不由当事人自主决定,故A 项说法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国家有的时候也直接参与民事活动。另外,在一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其主体可以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非法人组织,故B 项说法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主体之间基于客体所形成的具体联系,核心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其权利义务大多由当事人自主设定,也可以是法律直接规定,故D项说法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以及人身利益等,其中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C项说法正确。
11.【精析】A 甲邀请朋友乙来家中吃饭属于情谊行为,不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也就无须承担责任,所以乙无须承担法律责任,B、C、D三项说法错误。
12.【精析】D 胡某找刘某算命属于道德行为,双方并未形成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因此,胡某不得以算命不准为由请求刘某承担违约责任。另外,胡某向刘某支付5万元的费用,属于履行道德义务的给付,不得请求刘某返还不当得利。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13.【精析】A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如物权关系、人身权关系等。故A 选项正确。根据民法理论,合同、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法律关系,均为债的关系,属于相对法律关系。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14.【精析】B 本题考查对事件和行为两种民事法律事实的区分。本题中甲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而财产继承则是由乙的死亡引起的,而乙的死亡无论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对于财产继承关系的发生来说,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故应选 B项。
15.【精析】D 《民法典》第2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A 项,甲向乙问路,乙指路仅是道德行为,并无义务保证指路正确,即使指错方向也无须承担法律责任。B项,甲乙之间的赌博行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乙无权请求甲给付赌债。甲因不法原因给付赌债,同样不应受到保护,无权请求返还。双方无民事法律关系,该项不选。C项,甲、乙仅约定某日“商谈”,未形成合同关系,即使届时爽约也无须承担法律责任,该项不选。D项,甲开车撞断乙公司的输电线造成损失,侵犯了乙公司的财产权,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该项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二、双项选择题
刷基础
1.【精析】CD 本题考查民事法律事实的种类。根据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相关,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物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一种。
2.【精析】AD 本题考查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五类:物、体现一定物质利益的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权利。本题A 项属于物,D项为行为中的不作为,都符合题意。但是B项天上的月亮、C项银河不能为人力所支配,不属于民法上所说的物。
3.【精析】AD 本题中县长与厂长签约的行为为行政奖励行为,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4.【精析】AD本题考查民事法律关系的认定问题。A项中属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B项中的恋爱关系属于民法调整范围外的生活关系,也即法外空间;C项形成的是诉讼法律关系,不由民法调整,应该由诉讼法调整;D项为非法占有他人之物形成的侵权法律关系,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财产法律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刷真题
【精析】ABD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五类:即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权利。题中A 项属于物,B项属于权利,D项为行为。C项不为人力可支配,不属于民法上所称的物。
四、名词解释题
刷基础
1.【答案】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2.【答案】民事权利,是指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的类型化的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3.【答案】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能的要求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负担。
4.【答案】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人力所能支配并且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财产。
5.【答案】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6.【答案】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时在主观上并没有产生、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的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7.【答案】事件,又称为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五、简答题
刷基础
1.【答案要点】(1)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②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③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④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许多民事法律关系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
2.【答案要点】(1)概念:民事权利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2)民事权利客体的特征:①客体既是权利指向的对象,也是义务所指向的对象。②民事权利客体必须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③人本身不能成为权利客体,只能是和人身相关的利益。
3.【答案要点】(1)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2)特征:①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事实,而不是当事人主观的内心意思。②法律事实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实,只有为法律规范支配的事实,才是法律事实。
4.【答案要点】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可以将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1)事件,又称为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死亡、时间的经过、物的灭失。
(2)行为。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种。①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②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时在主观上并没有产生、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的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
六、案例分析题
刷提升
【答案要点】(1)在本案例中,因为连降暴雨,甲承包水库中的成鱼流入乙承包的水库中,产生了乙的受益行为,对甲乙而言这与其自身意志无关,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2)该事件与《民法典》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结合产生相应的民事法律关系,引起甲、乙之间财产关系的变化,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之债。因此,乙应该返还其获得的不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