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2024年专升本政治理论终极押题【毛概大题】

2024-03-19

考点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以及过程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提出并深入阐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对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着根本指导作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考点二、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指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的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连: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考点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①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国民党反动政权凭借其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因此,无产阶级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 农民占中国人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建立广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③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领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薄弱地区。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走首先在广大农村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而胜利的道路。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① 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② 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④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⑤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浴血奋战,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考点四、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其主要原因在于: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考点五、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1953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4)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

 

考点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2.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毛泽东指出: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首先,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其次,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考点七、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形成、跨世纪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1)形成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邓小平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高超领导艺术,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2)跨世纪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新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的发展。

3)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成果,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4)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应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八个明确核心观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是一个主题鲜明、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考点八、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力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第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问题上,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考点九、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途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提出必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考点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又一次与时俱进,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考点十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