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形政》2024年考研政治押题-湛江考研培训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题模板
一、关于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
(一)百年变局与当今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纪疫情阴霾未散,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1.世界多极化
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是大势所趋;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但是,不能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要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3.社会信息化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桃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4.文化多样化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发展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冲突论”是十分错误的。
二、关于综合国力竞争
(一)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表现
1.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
2.各国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
3.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
4.科技人才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的焦点。
各主要国家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争夺经济和科技优势作为主要目标
(二)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特点
1.21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
2.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功能的变化,使人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这梅导致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
3.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大力开展“公共外交”,进行软买力的较量。
4.联合争强、集团取胜,将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
5.世界范围的“创新战”,将是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常恋。
6.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尤为重要。
7.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的利益,以各种借口和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是武装干涉的危险依然存在。
三、关于联合国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是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多边主义的旗帜。多边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着办,要按大家同意的规矩办,要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国际关系要民主化)
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冲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边主义,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彰显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是中国外交的一项基本政策。
四、关于南非合作与南北关系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金砖国家”深化合作,不仅为南南合作和全球的稳定,发展与繁荣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而且在南北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解决南北问题,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五、中国外交
(一)道路和政策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不当头、不争霸、不称霸”,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选择。
(二)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目的。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
2.含义: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时代背景:相互依存是历史大势;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新时代呼唤新理念。
4.历史文化土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实践,继承弘扬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彰显了悠久的历史传承、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5.实现路径: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6.意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公道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国际关系确立新思路,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智慧。为国际交往开创新格局,为美好世界描绘新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创了中国外交实践新局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三)中国外交工作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1.大国是关键
大国之所以是关键,在于其是决定国际战略格局与影响中国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中国大国关系体现出积极,建设性、全面性的特征。
2.周边是首要
中国对周边的理念是:亲、诚惠、容。
方针政策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欢迎搭便车)
3.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础。中非合作论坛己经成为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4.多边是舞色(多边包括联合国等)
中国在多边舞台上提出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主张与中国反对 |
|
中国主张 |
中国反对 |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 ·地区热点问题,各方通过谈判,政治解决 ·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合作共赢(双赢、多赢和共赢) ·政治互信;经济互补;文明包容生共零同安全
|
·冷战思维、单边主义、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零和博弈、保护主义、霸凌主义 ·单赢、对抗 ·绕开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任何破坏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行动 ·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威胁论疗 · 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或选择性打击 乐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
(四)中国理念
全球治理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国际关系要民主化)。
新安全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新发展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
新合作观: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
新文明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五)中国角色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热点问题的斡旋者。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中国致力于做国际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做架桥者而不是挖沟者。
中国是全球化最坚定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之一。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是各国拓展商机的大市场。
中国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