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第4部分《史纲》2024年考研政治押题-湛江考研培训

2023-11-05

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记背:包含两点

(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两个根本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 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更根本的原因),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4)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5) 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的原因。

 

(6)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主张的共同特点: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追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7) 洋务运动的目标:“自强” “求富”。

 

(8)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9)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10)“驱除融虏,恢复中华”的含义: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11)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一是试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二是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 12 )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14)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 15 ) 1935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倾向。

 

(16)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17) 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地表现在两种积极性上:即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记背:包含三点

(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由某些中间派别或中间人士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由中国共产党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

 

(2)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二为工艺学堂; 三为军事学堂。

 

(4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①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②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翻译的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籍,使人们开阔了眼界;③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5) 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6) 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7)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第三,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8)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的突出表现: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最后,惧怕人民群众。

 

(9) 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的三个表现:第一,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第二,在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三,在思想上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10)辛亥革命爆发的三个历史条件: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增强。

 

(11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2) 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的问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双方论战的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3)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重大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4)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15)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二,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第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 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16) 五四运动发生的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最后, 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7) 五四运动的特点: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18)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人物的三种类型:首先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主要代表为毛泽东等。最后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19)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20)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的工作: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2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22) 1924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被称作大革命的原因:比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 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为深刻。

 

( 23 ) 19277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的三件大事: ①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②组织湘、鄂、赣、 粤四省的农民发动秋收起义;③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和决定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方针。

 

(24)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第一,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清理;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第三,主要在于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对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甚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25) 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要求:①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②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③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26) 针对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三大口号:①“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②“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③“力求全国进步一一反对向后倒退”。

 

(27)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28)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29)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30) 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的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

 

(31 ) “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1/3

 

(32 )延安整风运动的三大重要任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的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3) 中共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34)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的原因:第一,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第二,国民党军队大部分远在西南、西北后方,要把它们运往内战前线、完成内战部署需要相当的时间;第三,国际上苏联、 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

 

(35)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36)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记背:包含四点

(1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 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的主张: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

 

(3)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袖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 五四运动的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第三,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第四,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

 

(5) 古田会议决议:①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②阐述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指明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办法;③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 ④提出红军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6)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7)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①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②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③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④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8)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了各项工作迅速发展。

 

9) 中共七大:①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正确路线方针政策;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③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④标志着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

 

10)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1)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2)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③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④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④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第一,能不能保卫住革命胜利成果,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能不能经受住全国执政的新考验,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

 

(1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首要条件;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①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④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依据:①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③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18)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意义:①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②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③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④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