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答案
基础篇
二、辨析题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答:错误。
这种观点误把教育学和教育混为一谈。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出现需要社会因素(如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准备。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萌芽阶段,文艺复兴后的独立形态发展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的多样化发展阶段,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理论深化阶段。所以它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但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的,逐步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以及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
2.教育学以社会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
答:错误。
教育学是以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但不是任何一个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只有人类普遍关注的,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才可以进入教育研究领域。
三、简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答:(1)简介: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的其他教育学专著有:①凯洛夫的《教育学》;②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3)优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4)局限性:在现实运用中,人们往往没有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该理论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
强化篇
二、辨析题
“没有学过教育学,教了几十年的课一样能办好教育。”
答:错误。
此观点割裂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1)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的观点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探索。
教育工作者应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避免盲目探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理论有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理论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以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难以取得成效。
三、简答题
1.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答: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克伯屈为代表人物。
(1)观点:①“教育即生活”,教育要与当前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②“教育即经验”,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③“学校即社会”,学生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④“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只是促进人本身的生长,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⑤“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不是领导者。
⑥“从做中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独立性和体验,主张在经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
(2)优点: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3)局限性:实用主义教育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不断遭到批判。
2.简述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答:制度教育学是法国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乌里、瓦斯凯等。
(1)观点:①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②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要由教育制度造成。③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性的制度,还要分析隐性的制度。
(2)优点: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3)局限性: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片面性
3.简述文化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答: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1)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②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
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⑤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要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2)优点: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
(3)局限性:①思辨气息太浓,哲学色彩太重,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②它一味地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存在,缺乏彻底性。
四、分析论述题
试论述教育学的价值。
答:(1)教育学的理论价值
①反思日常教育经验。人们关于教育的认识,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习俗的形式,即人们对日常教育生活的态度、看法、评价和信念,它们构成了日常教育经验;另一种是科学的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学”理论。从现实中看,这两种教育形式都是存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生活的认识论基础。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这就意味着:
a.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
b.教育学作为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和符号,而不能局限于日常的语言、概念和符号,否则会影响教育学的可传播性和可理解性,不能很好地被教育知识共同体所领会和接纳。
c.教育学作为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预设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基础上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解释。因此,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提供对教育问题新的、更有效的解释。
(2)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①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⑤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挑战。
五、名词解释
1.批判教育学
答:(1)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和布尔迪厄等。
(2)观点:①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②社会大众已经对社会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③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要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④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研究教育。
(3)优点:批判教育学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它批判霸权主义,创造民主对话的环境,致力于把人类从压迫、异化和贬抑中解放出来。
(4)局限性:批判教育学陷入了晦涩、空泛的批判性话语之中,缺乏实践取向。
2.实验教育学
答:(1)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等。
(2)观点: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中。③将教育实验划分为提出假设、实验计划、验证结论三个基本阶段。
④认为心理实验要在实验室里进行,教育实验要在真实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⑤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
(3)优点: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使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4)局限性:当实验教育学后继者把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
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3.元教育学
答:(1)含义:以教育学学科自身知识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反思,并形成新的研究成果的学科。即有关教育学自身的反思研究结果就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如关于教育对象的认识、教育逻辑起点的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学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都属于元教育学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