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导论单项和多项选择答案解析考研政治-湛江考研培训中心
考研政治导论详解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简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B正确。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此前他们曾有过一面之缘,但这次会面使他们发现彼此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从此开始了毕生的合作。他们先是在巴黎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接着又在布鲁塞尔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A、C、D错误。
点拨:近年真题已经考过的著作有《德意志意识形态》( 2021年第1题,考点:首次系统阐述历史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和《反杜林论》(2020年第1题,考点:恩格斯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著作)。
2答案A
简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思想家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包含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比如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和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等。A正确。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不只这些,还有古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等。B、 C、D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简析: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6年英国爆发了长达十余年、 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觉醒了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自身的斗争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以指导自身的解放斗争。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要创立马克思主义,是为了适应无产阶级实际斗争的要求。B正确。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论断,A错误。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从自发走向自觉,而不是从自觉转向自发,C错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则是在1917年,D显然错误。
4.答案A
简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接受过那个时代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劳动群众渴求解放的呼声,促使他们立志进行社会变革,并走上求索科学真理的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A正确。
5. 答案A
简析: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此前他们曾有过一面之缘,但这次会面使他们发现彼此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并从此开始了毕生的合作。1844年9月至11月,他们在巴黎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第一次合作的著作),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接着又在布鲁塞尔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A正确,B错误。《哲学的贫困》是1847年马克思为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而写的著作。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发表的文本。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一文本第一次公开问世的。C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D错误。
点拨: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2020年真题第1题考点)。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6.答案C
简析: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C正确。《反杜林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
7.答案D
简析: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D正确。
点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物质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 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8.答案B
简析: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B正确。
9.答案C
简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C正确。
考研政治导论详解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简析: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它不可能提供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现成方案,D错误。
点拨: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如果选项中出现“现成答案” “现成理想方案”等,多为干扰项。
2.答案BCD
3.答案AC
简析: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A、C正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卓越的个人才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法国以及德国莱茵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