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2023版第四章第6次模拟答案-湛江专升本培训

2023-09-20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20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2.C  3.B  4.D  5.C  6.D  7.A  8.B  9.C  10.B  11.C  12.B  13.B  14.C  15.B  16.B  17.B  18.C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未选、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ABCD  22.ABC  23.CD  24.ABCD  25.ABCD  26.ABD  27.AB  28.ABC  29.AB  30.CD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简要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

31. 错误。

在新时代,围绕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等等。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32.正确。

1)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平正义,特别是“新”在合作共赢。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公共性问题,单凭某个国家的能力已远远不够,唯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新型国际关系呼吁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倡导共谋发展、互利互惠的新思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符合我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主张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来看待国际合作,无论是在经贸合作还是环境合作中,中国都倡导以非零和博弈视角来促进国际合作。比如中国主张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国际合作中坚持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让合作各方都有所获或各得其所。如此,才能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共同命运。

3)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如果说几十年前,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敢于维护国家利益,反对世界强权,从未在外来压力下弯过腰、低过头,那么现在中国发展强大了,更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形成、跨世纪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1)形成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邓小平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高超领导艺术,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2)跨世纪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把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而形成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新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的发展。

3)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成果,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4)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应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八个明确”核心观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是一个主题鲜明、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历史性、实践性、人民性、民族性和世界性。

1)历史性。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实践性。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人民性。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民族性。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世界性。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论述题(10

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由以下三方面组成:

1)国际背景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整个世界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大变动大调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些地区的冲突以及恐怖主义,导致世界很不安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蓬勃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③ 进入21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同时,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民粹主义、排外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2)历史条件

①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认真汲取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

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③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④ 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和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3)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源于实践,而且尊重实践,尊重人民,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六、材料分析题(15

37.(1)

材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方位,是党中央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①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的实践基础和客观依据,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锐意改革,不断进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②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的理论标志,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精辟概括。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国情的变化,要求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是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④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是根据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需要提出来的。针对我国国情的变化,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2020年起奋斗15年,努力实现我国的基本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不仅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依据,也是贯穿报告全篇、具有统领性作用的重大理论创新亮点。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以及人类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客观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中国实际国情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系统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最新的时代背景、国情需要下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最新的时代问题的回应,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进行了划时代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别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新境界,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大众特点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册。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延伸,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容上有诸多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