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759-2296349

课程咨询微信号:619809370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81号新宇大厦501室

新闻中心

2024年管理学押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第二章-湛江专升本培训

2023-09-14

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

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即所谓“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家风”“校风”等。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加以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同心同德”。

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2.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2)企业组织。伦理道德对于企业组织的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因为“伦”本身就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

(3)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要将经济的“最强的动力”与伦理的“最好的动力”相协调,在互动中建立合理的“冲动体系”或“人文力体系”。企业管理一方面通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借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通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

(4)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任何企业产品的品质,早先决定于创办人的价值观,后来则决定于整个企业的工作价值观。企业活动与人们带进工作现场的价值观有关,伦理道德的着力点,就在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经营价值观。

 

3.解释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和推己及人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

(1)功利主义道德观

该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功利主义道德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①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

②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

(2)权利至上道德观

该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基本权利就是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言论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保障权、工作权等)。它保护了个人权利,但在强调个人权利时,可能会影响组织的整体利益,演变为各人自私自利,任性放纵的无组织状态。

(3)公平公正道德观

该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国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情况却十分复杂。例如,现阶段中国城市各类组织中的农民工、临时工、非正式工与有编制的正式工之间,工资待遇有着极大的差别。一些发达国家也存在大量非法劳工。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但必须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解决,否则将会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严重的影响。

(4)社会契约道德观

该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契约主义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5)推己及人道德观

它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在现实中,能体现其思想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等。后来的思想家又把儒家的道德观归纳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规范。

 

4.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1)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在遵守道德规范会带来利益或不遵守道德规范会带来损失的情况下,组织当然会选择遵守道德规范;但在遵守道德规范会带来损失或不遵守道德规范会带来利益的情况下,组织仍然会选择遵守道德规范,这就是责任。在企业管理中,承担责任有时意味着要额外付出成本。

(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有时,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甚至不惜在短期内牺牲组织自身的利益。就如在经济危机、民族危机和其他严重社会危机来临的关键时刻,企业所做的那样。

(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合乎道德的管理者知道,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是相互依存的。

(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组织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人。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法律是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一个组织如果奉行“只要守法就行了”的原则,就不大可能去积极从事那些“应该的”“鼓励的”行为,实际上也就等于放弃了对卓越的追求。仅仅遵守法律不大可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大可能赢得顾客、供应者、公众的信赖、支持。因而,也就不大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有时,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能唤醒人们的良知和羞耻感、内疚感,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节。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组织的价值观不是个人价值观的简单汇总,而是组织所推崇的并为全体(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组织的价值观有时可以替代法律来对组织内的某种行为作“对错”“应该不应该”的判断。追求道德的管理者通常为组织确立起较为崇高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行为。这种价值观一般能够激发成员去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给组织带来生机和活力。

 

5.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哪些?

综合中西方管理学理论,管理道德一般受以下五种因素影响最大: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①价值观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和工作经历等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在同样的管理道德问题面前,拥有不同价值观的管理者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②自信心和自控力强的人,一般都会深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因而通常都能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他们也会听取不同的意见,但自己确定的方向和底线不会轻易改变。

(3).组织结构。

①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如果有比较完善的内外制衡监督机制,就可大大预防和制止不道德的管理行为产生。

②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清晰说明各级管理职务的实施细则和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可以有效预防不道德管理行为的产生。

③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下级必然会十分关注上级的管理行为,从中弄清哪些管理行为是上级可以接受和真正期待的,上行下效,而完全不管规章制度有什么规定。

④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如果评估考核奖惩偏重于成果,并且所定的指标又偏高,各级管理者就可能迫于强大的压力而不择手段去追求成果指标,从而引发许多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4)组织文化。

组织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影响。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将必然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5)问题强度。

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6.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人在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取向和个性上差异的存在,使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挑选过程而将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淘汰掉。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此要加强对试用者的观察和了解,有时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一细节就可能判断出对方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水准。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道德守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正式文件。道德守则既要相当具体以便让员工明白以什么样的精神来从事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内容也要比较宽松以便让员工有判断的自由。

(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①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因为他们所做的比所说的更为重要,所以他们作为组织的领导者要在道德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②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选择什么人和什么事作为提薪和晋升的对象,会向员工传递强有力的信息。管理者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获得惊人的成果,从而获得晋升,这种行为本身向所有人表明,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是允许的。鉴于此,管理人员在发现错误行为时,不仅要严惩当事人,而且要把事实公布于众,让组织中所有人都认清后果。这就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做坏事必须付出代价。”

③高层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总是难免的。一旦出现,必须诚实面对,切忌弄虚作假、瞒报谎报、掩盖事实真相、欺骗舆论、欺骗人民,或玩弄手段找替罪羊,蒙混过关。这些行为是十分普遍的道德堕落的表现。这些行为一旦得逞,就会腐蚀整个组织和全体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

员工应该有明确和现实的目标。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可以减少员工的迷惑,并能激励员工。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对员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们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如开设研修班、组织专题讨论会等)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如果组织想让其管理者坚持高的道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就必须把道德方面的要求包括进去。在对管理者的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经济成果,还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道德后果。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根据组织的道德守则来对决策和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的独立审计,是发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有效的道德计划应该同时包括两种形式的审计:

①例行审计;

②随机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正式的保护机制可以使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在不用担心受到斥责或报复的情况下自主行事。例如,员工可以向上一级政府部门或纪律检查委员会进行信访或上访。而接受信访或上访部门应明确提出处理意见,而不是简单地转交原单位处理。这对保护检举人不受报复是十分必要的。

 

7.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向社会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美好。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并使职工随着本企业的成长而得到全面的提高。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产品设计、制造、质量保证、广告用语、营销手段、售后服务、公关工作等,都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对企业所在社区或其他特定社区的建设进行福利投资,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老人院、住宅、公共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图书馆等有关社区人民福利的一切设施的投资,均不应以赚取商业利益为目的,因为社区为本企业的发展已经作出了牺牲和贡献。

(4)社会慈善事业。

对社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福利设施及对由于特殊的天灾人祸所引起的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适当定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企业应主动节约能源和降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积极参与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参与对地球荒漠化和地球变暖所引发的各种灾害的研究和治理。

 

8.请解释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历史阶段。

从历史的观点看,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1)工业化初期,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价值观必然是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到处都是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不这样做反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成为当时的另类。

(2)工业化中期,资本原始积累已基本完成,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为了求得社会稳定和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秩序,或者为了更文明地提高生产绩效,企业逐步采取科学管理方法,更多地兼顾到员工的利益。有了较高的工资标准,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失业保障制度。

(3)到了工业化后期,大批中产阶级已成为社会的主体,许多商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再狭险地只追求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把企业价值观提升到追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上。利益相关者,首先是股东,其次是员工,然后是消费者,同时也要保证供应商能够共赢。

(4)由于在人类工业化过程中,企业长期以来不注意环保,把大量本来应由企业支付的环保成本转移给了社会。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消耗,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深思。许多企业界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企业不能单纯追求财富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9.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吗?

企业应当自发展开始就尽力承担社会责任。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宽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②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③社区福利投资:

④社会慈善事业;

⑤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2)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在管理哲学上澄清的重大问题是:企业是否只是一个经济实体?作为经济细胞,企业当然是一个经济实体。然而问题在于,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同时是,也必须是、应当是一个伦理实体。企业不仅是“经济细胞”,而且是“社会公器”,因而具有伦理属性,并承担社会责任。

(3)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企业的建立,给予它利用所需各种生产资源的权利:政府给予许多优惠政策的支持,包括允许对生态环境的一定时期的某种损害;银行给予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优惠,企业才得以正常建立和运行。反过来企业也给予社会以回馈,提供就业机会,繁荣社会经济,创造和生产大量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和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

 

10.常见的道德观有哪些?

(1)功利主义道德观;

(2)权利至上道德观;

(3)公平公正道德观;

(4)社会契约道德观;

(5)推己及人道德观。

 

11.合乎道德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1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性特征;

(3)组织结构;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13.管理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六个阶段是什么?

第一层次为前惯例阶段。它包括“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和“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两个阶段。

第二层次为惯例阶段。它包括“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和“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两个阶段。

第三层次为原则阶段。它包括“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和“遵守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两个阶段。

 

14.有关管理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得出哪些结论?

(1)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

(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堕落;

(3)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也有少数人能始终坚持自己信奉的原则,出淤泥而不染。

 

15.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2)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3)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4)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16.高层管理者如何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高层管理人员自己就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至少是一个以高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人,而不只是一架会赚钱的机器。

(1)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

(2)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

(3)高层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17.传统经济学观点与社会经济学观点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传统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称其为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社会经济学的观点则认为: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18.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19.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2)企业组织。伦理道德对于企业组织的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因为“伦”本身就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

(3)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管理一方面通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借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通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

(4)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企业活动与人们带进工作现场的价值观有关,伦理道德的着力点,就在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经营价值观。

 

20.何为功利主义价值观,如何对它进行评价?

功利主义价值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功利主义道德观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是基于动机,动机就是期望行为带来某些有利的结果。如果该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就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但也存在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1)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

(2)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一小部分人利用手中的职权或资本,获取了绝大部分的利益,而大部分人只得到了一小部分的利益,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也是不道德的。

 

21.何为社会契约道德观,如何对它进行评价?

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既不符合权利至上的道德观,也不符合公平公正道德观的基本原则,但却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而且,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哲学家已经多次指出,许多东西,比如人格、道德、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可以契约的。契约主义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22.改善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哪些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23.企业价值观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表现怎样?

(1)工业化初期:股东利润最大化;

(2)工业化中期:企业利润最大化兼顾员工利益;

(3)工业化后期: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

(4)后工业化时期: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同时要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24.企业的社会责任: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向社会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美好。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并使职工随着本企业的成长而得到全面的提高。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产品设计、制造、质量保证、广告用语、营销手段、售后服务、公关工作等,都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会慈善事业

对社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福利设施及对由于特殊的天灾人祸所引起的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适当定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对那些突发性社会灾难事件,例如,地震、海啸、腿风与恐怖袭击等造成的巨大灾难,企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并争取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而适当的反应。但不必相互攀比作秀,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25.企业发展应该遵守哪些基本道德?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有:

(1)诚实守信。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不仅仅是指在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中,企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企业目标,严格按照生产运作的要求生产产品,而且在销售过程中,也要做到不欺骗消费者,真正做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质量合乎标准。同时,保证营销活动的公开、公平与公正,以维护和增进全社会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以求得企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竞争的规范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迫切要求企业实施诚信营销。同仁堂遵循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三百年来屹立不倒,三鹿集团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最终破产。

(2)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在获得企业利润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把不利的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同仁堂举办各种慈善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享有百年盛誉,三鹿集团只考虑自己的利润,企业最终破产。

 

26.如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长期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可以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并最终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1)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建设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超越其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成长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建设,有利于企业诚实守信,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赢得商业信誉:有利于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和支持,增加销售收入,取得竞争优势:有利于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良好的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呈正相关关系

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经济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即所得与所费之比。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企业处于相互联系的利益链条之中,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获得民众与政府的支持,从而减少与其打交道的成本,另一方面,对企业内部管理来说,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一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能够使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加强合作,进而降低合作成本和经营成本。因此,企业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得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履行社会责任首先是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比如员工的关怀,劳动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劳工利益的保护,从而能提高员工的长期忠诚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生产率。其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公众和顾客的认同,这一切都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品销路,从而提高销售收入,可见,优化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消费公众对企业综合认识后形成印象的总和。它是通过企业的建筑物、领导人、经理人员、经营方针政策、日常管理行为等具体的客观的东西作用于消费公众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综合印象。企业形象主要体现在内在精神和外部形象这两个方面。在内在精神方面,企业应具有自己的社会哲学观,使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造福于民众和社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在外部形象方面,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与政府、民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如对顾客企业产品应保证质量,对政府应照章纳税,对供应者应恪守信誉等,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总之,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处于良性互动的关系之中,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同样,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会使企业有更大的能力和热情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上一篇

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