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模拟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绪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2.A 3.D 4.B 5.C 6.B 7.D 8.B 9.B 10.C 11.B 12.A 13.D 14.D 15.C 16.D 17.A 18.C 19.B 20.D 21.B 22.B 23.C 24.B 25.A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内环境:是指围绕在多细胞机体中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变动非常小,这对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非常重要,这也是机体能适应外环境并保持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27.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现已扩展到泛指体内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8.负反馈:是指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的过程。负反馈有两个特点:① 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调定点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② 负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合回路,反馈可在回路中反复进行。
29.神经调节: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神经反射活动而影响其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30.体液调节: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内分泌激素、生物活性物质或某些代谢产物等)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四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人体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研究都建立在生理学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此外,基础医学中的很多研究方法也是来自生理学。生理学的研
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解的基础,而临床治疗和疾病过程的研究又有助于我们对正常
生理功能的理解。
3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 态。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细胞的各种代谢活 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所以细胞外液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氧气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不同的离子浓度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基本保证。如果内环境的理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急骤变化,超过机体本身调节与维持稳态的能力,则机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33.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四、论述题(共10分)
34.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 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则称为正反馈。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负反馈:降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等),体内存在的情况极多见。其生理意义:1.维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2.都有一个调定点(可视为各生理指标正常范围的均数)。
正反馈:排尿反射、血液凝固过程等,体内存在的情况相对少见。其生理意义:1.产生“滚雪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2.常在局部和短时内发挥作用;3.有些正反馈对稳态的维持也有间接作用(如血液凝固)。
前馈:条件反射、熟练动作的操作等,体内存在的情况多见。其生理意义:相对于反馈,速度快、更准确、有预见性,可以避免负反馈调节时矫枉过正产生的波动和反应的滞后现象。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35. (1)(一)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无论是单细胞还是高等动物,各种生物体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生命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二)衰老。
生命周期中有一个随着时间的进展而表现出功能活动的不断减退、衰弱,直至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泛称为衰老或老化。严格意义上讲,老化是衰老的动态过程,衰老是老化的结局,是机体从健康老化到处于疾病和功能退化的状态。在人体上,这种老化在生理学上主要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系统及其组织细胞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或衰退状态,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具有全身性、进行性、内在性和衰退性的特点。
(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 态。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细胞的各种代谢活 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所以细胞外液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氧气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不同的离子浓度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基本保证。如果内环境的理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急骤变化,超过机体本身调节 与维持稳态的能力,则机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3)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行为调节和免疫调节。
(一)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
本形式。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
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另外还包括人体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如组胺、细胞因子、CO2、腺苷等。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有时我们很难将机体内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截然分开。人体的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大多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体液调节实际上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通路的一种延伸。例如交感神经兴奋时,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心脏、血管、胃肠道等功能器官,另一方面引起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如:肾小球人球小动脉内压力增高时,人球小动脉平滑肌受牵张,触发其收缩,人球小动脉管径因此变小,阻力增加,从而使血流量减少,以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
(四)行为调节。
行为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行为活动或行为方式的变化,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活动规律,从而对个体健康或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的调节方式。
1.本能行为调节机体的本能行为调节是正常生理功能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采取不同的姿势和活动方式来调节体热平衡,也就是人体通过有意识地行为活动来调节体温的过程,称为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是在自主性体温调节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调控体温的一种重要补充。睡眠和觉醒是人类重要的本能行为,科学、规律、良好的睡眠行为是机体精力恢复、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平衡的重要前提条件。
2.社会(习得)行为调节社会(习得)行为调节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和个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个体的不良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吸烟、酗酒、网瘾等;另一方面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利用行为调节手段,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例如临床工作中常用的生物反馈疗法、松弛疗法、系统性脱敏、自我控制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行为医学领域的治疗方法是其他治疗方式所不能取代的。
(五)免疫调节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免疫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免疫调节包括免疫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整体调节和群体调节。实验证实,免疫调节也可以形成典型的条件反射,如玫瑰花过敏反应等。
免疫调节的特点是调控范围宽泛、发挥作用相对缓慢。既有急性免疫调控,也有影响时间持久的慢性反应。免疫调节将在后续的《免疫学》课程中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