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治押题:简答/论述/分析题导论-广东普通专升本培训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既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在吸取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诞生的。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
1. 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标注了正确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也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图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包括中国新型现代化之路、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一带一路建设、世界经济复苏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其他国家很不一样,而且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相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的时期不同,面临的问题和情况也不同,但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1)历史背景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并在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原因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其他国家很不一样,而且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相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既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在吸取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目的是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加强党的建设和实现中国的发展
问题。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①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②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③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诞生的。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九、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的时期不同,面临的问题和情况也不同,但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